新闻动态

山间有朵“蓝莲花”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11:45    点击次数:95

图/文羊城晚报记者钟振彬刘颖颖方浩

细雨中,黄小青的电动车碾过泥泞,穿梭在粤东北的山路间。车上放着的药箱因颠簸发出轻响,似乎在为黄小青哼唱的歌曲《蓝莲花》伴奏“没有什么能够阻挡,你对自由的向往……”这是黄小青最喜欢的歌,她的手机铃声也是这首歌。

七年前,妇科医生黄小青因公公患癌辞去原来的工作,回到梅州市平远县长田镇禾礤村卫生站工作。这个只有398人的村子里,有103位65岁以上的老人,她既要照顾家人,也要守护这些老人的健康。山路崎岖,禾礤村距离最近的三甲医院有32公里,老人腿脚不便,搭车也困难,这间卫生站成了他们最踏实的依靠。

几乎每天,这间约80平方米的卫生站里都会坐满等待看诊的老人。黄小青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诊室与理疗床之间,而“村医”的身份早已延伸到医疗之外:蚂蚁叮咬、菜地扎刺时,村民高喊“找青妹”;需要存手机号码、下载APP时,大家还是会说“找青妹”。

失能老人丁婆婆常年蜷缩在家中的木板床上,见到她便眼睛发亮:“手机坏了,打不了电话给你。”她为老人修剪两个月未打理的手指甲,俯身擦洗身体,临走前反复确认:“我电话还记得吗?”丁婆婆熟练背出号码——黄小青是村里大部分老人默认的第一紧急联系人。

在禾礤村,老人去世会敲锣打鼓,每当山间回荡起锣鼓声,她总会心头一凉,“又有熟悉的病人走了。”

乡村医生的收入不高,但工作并不轻松。“黄小青们”用全科医生的担当填补着山区医疗断层,守护一方的健康平安——从高血糖、高血压等常见病的日常随访,到癌症晚期维持生命的营养针,从带老人们接种疫苗,到送别他们。

“当村医辛苦,但村民一句‘十分感谢’,我骑车回家时都会忍不住偷笑。”她对记者说,“老人塞给我自家舍不得吃的番薯、花生、玉米,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。”记者跟着黄小青出诊时,目睹了这样一幕:一位老人蹒跚走过漫长的山路来到卫生站,其实身体并没有大问题,只是找个借口来卫生站,和大伙聊聊天,心里才觉得安稳。她颤巍巍地递来一个南瓜——老人能给的或许不多,但那些沾着泥土芬芳的瓜果,已是山间最沉的牵挂。

夜幕降临,她骑着电动自行车穿行在蜿蜒的山道上,《蓝莲花》的旋律再次响起。山外城市灯火通明,而山间这束微光,正温柔照亮基层医疗的岁月。



相关资讯